理論宣講接地氣兒、市民文明學校提素質、鄉村學校少年宮里過暑假……連日來,河南省南陽市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(所、站)結合實際,組織開展形式多樣、內容豐富的群眾性主題活動,讓文明理念扎根基層,文明新風潤澤心田。
鄉村學校少年宮:快樂暑期 共同成長
7月29日,在南陽市宛城區黃臺崗鎮禹王店中心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內,10名大學生志愿者正為孩子們開展“快樂成長”鄉村學校少年宮文藝志愿服務,美術、音樂、書法、武術……豐富多彩的的課程讓孩子們的暑期充滿快樂和期待?!斑@里有我最喜歡的乒乓球(課),輔導我們的大哥哥可厲害了,我要勤加練習,不斷進步……”活動室內,和“老師”對練一輪后的晨晨抹了把頭上的汗,堅定地說。
臥龍區槐樹灣中心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文藝志愿服務
“少年強則國強,少年智則國智,少年富則國富,少年獨立則國獨立……”7月28日,南陽市臥龍區槐樹灣中心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內,鏗鏘有力的經典誦讀聲格外動人,在大學生志愿者的帶領下,孩子們一起重溫經典,厚植愛國主義情懷。臥龍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負責同志表示,對于大學生志愿者們來說,加入到“快樂成長”鄉村學校少年宮文藝志愿服務暑期特別行動中,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,豐富鄉村孩子們的暑期文化生活,同時也使他們得到了歷練和提升。
據了解,目前,南陽市宛城區、臥龍區、鄧州市等縣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已實施42個志愿服務項目,招募大學生志愿者293名。
2022年暑期期間,南陽市各縣(市)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招募具有文藝、體育等特長的暑期返鄉大學生作為文藝志愿者,經過培訓后,在當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(所、站)、鄉村學校少年宮、鄉村“復興少年宮”等場所,開展音樂、美術、舞蹈、書法、體育、經典誦讀等服務農村未成年人的志愿服務活動,關愛幫扶農村留守兒童,豐富大學生的社會實踐閱歷,在關愛服務農村孩子中鍛煉成長;豐富農村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,在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和經典誦讀中快樂成長。
“影前10分鐘”微課堂: 創新理論宣講 力求入腦入心
“今天晚上,為大伙兒播放的紅色電影是《我們的祖國》,電影開始前,咱們先來聽個小故事……”日前,在南陽市宛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廣場上,“百姓宣講團”團長梁海磊正在為前來觀看公益電影的居民群眾進行一場宣講?!啊@個故事就說明窮根斷了才能富裕,要‘斬斷貧困的基因’,怎樣斬斷呢?讓孩子們讀書,好好讀書,假期來了,領著娃們來看紅色電影,讓他們長志氣、有信念,以后有出息了,日子才能過得越來越好……”伴隨著居民們一聲聲的“好”“一定來看”,10分鐘的宣講讓大家印象格外深。
宛城區“影前10分鐘”微課堂
“影前10分鐘”微課堂是宛城區百姓宣講團創新理論宣講形式的具體體現,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宣講方式受到了居民群眾的一致歡迎?!翱措娪扒傲囊粫?,不僅是傳播了正能量,鼓舞了我們,還讓大家對即將觀看的電影充滿興趣,特別好……”一位群眾表示,這種“拍話兒”式的宣講特別受大家歡迎。
群眾有需求,宣講就有動力。只有“上接天線,下接地氣”,理論宣講才能充滿勃勃生機。近年來,宛城區百姓宣講團注重從受眾需求出發,把握小切口,既注重緊跟理論最新成果,又注重貼近群眾關注熱點,設計一批與群眾所思所盼“無縫對接”的話題,讓老百姓聽得進去,聽得明白,聽得解渴。
市民文明學校:傳播健康理念 倡樹文明風尚
連日來,南陽市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、站的市(村)民文明學校積極響應號召,紛紛開展了“全民戴口罩 共建文明城”宣傳活動。在市(村)民文明學校,志愿者講師為轄區居民開展疫情防控宣講活動,圍繞新冠肺炎常態化防控相關知識、做好個人防護、日常清潔及預防性消毒等方面向廣大群眾做了詳細講解,并現場演示了口罩佩戴方法和洗手注意事項;志愿者們還走街串巷,在沿街門店、超市等張貼宣傳頁、發放“全民戴口罩 共建文明城”行動倡議書,號召廣大群眾自覺養成外出戴口罩的良好習慣,同時對沒有佩戴口罩的群眾,及時進行提醒,叮囑群眾不扎堆、不聚集,宣傳如何科學佩戴口罩。
內鄉縣深入基層,向村民宣傳文明健康知識,并發放口罩、倡議書
市(村)民文明學校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一個重要陣地,每周至少開展一個小時市民文明禮儀知識教育,一般是周五下午開展,主要培訓內容包括: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、思想道德教育、文明禮儀線上線下教育、文明家庭教育、文明出行教育、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教育、先進模范學習宣傳教育、網絡文明教育、誠信宣傳教育以及勞動創造幸福主題教育,引導和推動公民樹立文明觀念,促進文明行為養成,引領文明風尚,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養,點亮城市文明之光。
今年以來,南陽不斷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,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(所、站)全市已實現全覆蓋,并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(所、站),開設了市(村)民文明學校,截至目前,全市13個縣市區、4個功能區、253個文明實踐所、4815個文明實踐站均已按要求掛牌打造市(村)民文明學校,全市的市(村)民文明學??倲狄堰_5084所。(南陽文明網 孟得會)